英语专业的双重属性及其时代价值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根据《标准》规定★★★,英语专业可以与其他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指出英语专业可以利用英语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传递文化的工具,通过熟练的英语应用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体现英语专业的工具属性★★★。

  英语专业培养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对于促进中西优秀文化互鉴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强调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英语专业作为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的资源和战略优势,培养高质量跨文化人才★,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最后,在教材上,英语专业在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的同时,应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选取富含人文精神内涵的名家作品,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教材的育人功效,加大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人文学科知识★、民族文化知识★★、信念以及中华民族精神,使学生获得对于中西方不同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的广泛而深刻的理解★。

  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是一项重要目标,但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以及合作创新精神等★★。因此,必须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理念★★,使学生加强英语人文经典的研读,将人文教育与语言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传授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思维能力、学术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宽厚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融和中西的思辨能力与人文素养,具备过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使学生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2020年版)提出的要求★★,成为“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熟练实用英语在从事涉外行业、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英语专业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受到当今飞速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的深刻影响以及巨大冲击,近几年各大院校招生人数与生源质量都呈下滑趋势,而且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下新的挑战与要求,只有深入分析自身的本质属性,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才是英语专业的积极应对之举,才是其生存发展之道。

  因此★★★,在打好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在高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大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经典欣赏、教学法等课程,以及语言学★★★、文学★★、教学、文化等方向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西方文明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英语专业应选取文化教育与语言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方式★★★。正如老一辈外语教育家许国璋曾指出的,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这也是王佐良先生所推崇的★★★,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同样★,西方经典人文主义的外语教学观也提倡外语学习就是要通过广泛阅读和背诵优美雅致的名家经典著作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

  英语熟练度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教育★★★、创新、福利★★、竞争力和参与度的综合指标。

  因此,英语专业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英语专业具有人文性,是促进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思辨能力,以精神性、价值性、思想性★、体验性和践行性为特点。另一方面★★,英语专业兼具工具性★★,兼顾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以及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专业,主要体现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媒介的功能★。英语专业的人文教育★★、语言能力培养与跨专业研究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英语专业课程应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例如听、说、读、写、译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例如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以及相关复合专业的课程★,例如经贸、法律、新闻★★★、教育、军事、体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其中★★★,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是指人文类课程,旨在通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与应用能力,使其开拓人文视野★★★、塑造价值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同时形成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问题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独立之思想与自由之精神的专业人才。

  英语双重属性构成英语专业的两大目标,即实用性的外在目标★,以及人文素养提升的内在目标。实现外在目标★★,主要是指以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为导向★★,获取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交际工具与技能;实现内在目标,主要是指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心智,提高自身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英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跨文化知识与素养以及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与语言基本功★★,能够符合国家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

  英语专业在当今社会科技费速发展★★★、教育国际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应肩负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人才的时代重任★★,应突出自身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培养学生坚实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胸怀天下,爱国爱家,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在跨文化交往中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唯有如此,英语专业才能真正发挥专业优势,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日益提升,在教育行业、跨国公司等的教学、贸易、媒体、公关、跨文化沟通、翻译等工作领域,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英语是超过80%的学术出版物使用的语言,是几乎所有国际组织、机构以及经济★★、文化、政治★★★、学术活动的工作语言,也是绝大多数国际信息的传递媒介。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有力保障,英语人才的质量以及国民英语水平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首先,根据《标准》规定,英语专业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外语类专业,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基础,其学科属性、本质属性是人文学科★。具体来讲,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文化等为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的教育,与文史哲等专业关系密切,具有人文性质与内涵。“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传》,“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礼仪、道德观念及社会关系等精神文化现象,“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表明通过教育感化、传播道德观念便可教化天下★★,构建和谐社会★★★。而在学界★★★,语言的人文性被普遍认为是文化★★★,意指语言含有使用者群体的文化、习俗和观念等,包括语言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的是民族精神、文化观和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