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条 公职人员在地名管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标准地名等信息。民政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建设单位对住宅区、楼宇推广宣传时应当使用经民政部门备案公告后的标准地名。

  第三十六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市、县区两级联合监管机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十七条 地名标志的制作和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做到准确■★★★★、安全■■■、环保、美观、醒目,适当体现当地风貌。一定区域内同类地名标志应当采用统一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应当对所负责的地名标志进行日常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的■■★■★◆,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市★■◆◆◆、县区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加强地名信用信息管理★◆■,将相关单位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地名命名、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且拒不改正等不良信息,按照有关规定纳入统一的公共信用平台。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往和人民生活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行政区划的命名、更名,应当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的规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论证报告、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报告。其他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影响◆◆■★★■、专业性◆★★◆★、技术性以及与群众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组织开展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并提交相关报告。

  第三十二条 对列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新《办法》明确了地名文化保护的职责,定期公布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增加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列入条件和具体保护措施◆◆◆■■。同时明确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地名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谁设置◆★★■★、谁监管”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对其负责的地名命名、更名■■◆■、使用、地名标志设置、文化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二)街路巷名称标志应当设置在道路起止点、交叉口处起止点之间设置地名标志的数量要适度、合理■★★■;

  市、县区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漯河市现行《办法》于2001年制订■■◆、2014年修订,在加强地名管理使用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现行《办法》已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亟需通过地方立法来完善地名管理的法规体系★★,进一步推进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第二十三条 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地名信息的存储■★◆、传输、应用管理确保地名信息安全◆◆★◆■◆。

  第十八条 因地名命名★◆■◆、更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更换相关证照的★■★◆,相关部门应当免收费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地名不符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公序良俗等要求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依职权启动地名更名程序。

  第三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进行普查◆■,做好收集、记录■◆■■◆、统计等工作■◆★★■■,分级分类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标准地名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和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拼写形式。

  第四条 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民政部门是地名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广电和旅游■■★、市场监管、教育、城市管理、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因施工等原因需要移动地名标志的,应当与地名标志的设置部门协商一致■★★◆,并承担移动◆◆、拆除、恢复原状等相关费用。

  民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收到地名命名、更名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主体予以补正■■◆◆◆。

  (一)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所在县区民政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两个以上县区的,由相关县区人民政府联合上报,经市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使用或者未规范使用标准地名的,由市、县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违法单位通报批评,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市、县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行政区域的地名方案,地名方案应当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并同步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其他相关规划涉及地名命名◆■★、更名的,应当与地名方案相衔接。

  (五)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更名,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的意见后批准;

  第三十五条 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谁设置、谁监管◆◆◆”的原则★◆◆,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其负责的地名命名★★■、更名★★■■★、使用■★★◆★◆、地名标志设置★■★、文化保护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近日,《漯河市地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漯河市人民政府第13号令形式公布■◆■★◆■,并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一地多名、一名多写、一字多音的地名应当确定统一的用字和读音,作为标准地名。

  (2023年12月15日漯河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公布 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十条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反映地名的专有属性◆■◆★,通名反映地名的类别属性。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七)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公园、公共广场★■■、文物古迹等纪念地和旅游地名称★★■;

  (四)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应当设置在所处的主要道路旁或者该自然地理实体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六条 设置地名标志或者其他具有导向作用的辅助标志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台、站、港、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码头、渡口、闸坝、涵洞■◆、电站等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设施名称;

  (三)法律文书、户口簿■■★◆、身份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动产权属证书、营业执照等各类公文、证件;

  第十七条 除更名以外无法正常使用的地名,有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相关程序,不再将其作为标准地名。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办理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事项应当使用经民政部门备案公告后的标准地名。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地名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监督地名管理工作。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2014年5月18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漯河市地名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的命名、更名★■■■,由设施的管理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征求所在地人民政府意见后■★★◆,由主管部门批准;

  (一)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地名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备案材料径送上一级民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县区民政部门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县区相应部门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六)已经销名或者消失不用的■★■★,在地理实体原址重建或者迁移时视情形恢复使用;

  地名方案经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地名命名应当依照地名方案实施◆★◆。因国土空间规划修编■★■、自然变化等原因导致地名方案无法正常实施的,应当及时修编,并按照程序报批。

  申请主体申请地名命名■◆★、更名,应当按照办事指南向民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地名档案管理工作★◆。

  因行政区划变更,城乡建设,自然变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调整,地名指称的地理实体属性★★★、范围、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地名名实不符的■★■◆,应当及时更名◆◆★★■■。相关主体可以申请地名更名。

  第三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地名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传承■◆■★★◆,定期组织地名文化公益宣传活动。

  针对地名标志管理职责不清、书写错误■◆、地名标志缺少维护等问题,新《办法》明确地名标志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明确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谁设置、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地名标志设置监督检查和维护。明确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为准。

  第四十四条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漯河西城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市人民政府授权■■★◆,依照本办法负责管理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七)本市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县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同一个建成区内的街路巷名称◆◆■■◆,同一个建成区内的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第十五条 地名命名★■、更名后,由批准机关自批准之日起15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的命名、更名,经村民会议或者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请县区民政部门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为准。

  第六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地名管理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制度★■。地名方案编制和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等事项应当开展综合评估◆■■■◆、征求社会公众和专家意见。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有损害地名标志行为的,由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八)派生地名应当与主地名相协调,名称中含有本市行政区域■■■■◆、区片名称或者道路名称的地理实体■★,应当在该行政区域、区片范围内或者该道路沿线★■★;

  (三)住宅区、楼宇的名称以及楼院门牌标志应当设置在面向主要道路的显著位置;

  民政部门应当对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有上述情形的,通知有关责任单位在30日内进行维修、更换★■◆★◆◆。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地名信息录入规范,及时将已批准的地名或者缺失的地名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确保地名信息的准确性、现势性、规范性。

  第五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

  (九)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一般应当与所在地地名统一;

  第二十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录★■■、地名志、地名辞典★◆★★、地名图册等标准化地名出版物,由民政部门统一组织编纂出版,其中公共场所、设施类地名图书,可以由主管部门编纂出版单行本。

  新《办法》共八章四十五条。明确了■■■★★“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在保持现今地名稳定的基础上■■★★◆,保护地名文脉◆■■★◆,对于已经命名◆◆、符合规定★★,已使用多年,已形成地名文化并融入社会生活的地名一般不作更改,而把新命名地名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反映当地经济和社会特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加强使用历史文化和本区域经济社会特色命名地名。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七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地名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标准地名应当符合地名的用字读音审定规范和少数民族语地名★★■◆◆★、外国语地名汉字译写等规范★■◆■。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可以向市、县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地名方案应当以地名命名为重点,对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等进行系统★■◆■★★、科学规划设计■■■■,体现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

  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托网站或数字设备向社会无偿提供标准地名信息查询服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为保持地名命名及使用和发布的标准化、规范化,新《办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审批的新地名命名后★■■★■,应当及时到民政部门备案★★■,统一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便于向社会发布统一标准地名。明确规定了地名命名备案的时限和提供材料◆★◆★★。明确要求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办理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事项时★◆★★◆,命名应当会同民政部门进行论证审查,应当使用经民政部门备案公告后的标准地名。交通★★■■★★、水利、气象、城管等相关部门命名的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地名★◆◆★◆◆,应当在新命名审批后,按要求及时到民政部门备案,确保标准地名的发布和使用标准化、规范化。

  地名应当按照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汉字字形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外文、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和标点符号◆■,避免使用多音字、生僻字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字;

  第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市、县区民政部门批准的地名◆★◆★,自批准之日起15日内,由同级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告;市、县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批准的地名★★,自按规定报送备案之日起15日内,由同级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告■★■◆★。

  (二)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相关,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名◆★◆◆;

  (七)开发区等功能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公园★■◆■◆■、公共广场、文物古迹等纪念地和旅游地以及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批准。